Appearance
我会针对双重加密 Enc(m)=E_{k2}(E_{k1}(m)) 给出两种 meet-in-the-middle(MITM)密钥恢复方案(分别满足存储/时间约束)并估算在给定算力下的实际耗时。
- 存储复杂度不超过 2^128 字节的密钥恢复攻击 思路(分批建表的 MITM):
已知至少一对明密文 (m, c)。 经典 MITM 需为全部 2^128 个 k1 计算中间值 X=E_{k1}(m) 并建表,再对全部 2^128 个 k2 计算 Y=D_{k2}(c) 并查表,命中则候选 (k1,k2);再用第2对明密文验证筛掉伪解。 直接建满 2^128 项、每项存 16 字节中间值就要 2^128×16=2^132 字节,超过限制。因此采用“分批”仅对部分 k1 建表,每批大小受内存约束。 具体参数与步骤:
允许内存 M ≤ 2^128 字节。若每个表项仅存 128 比特中间值(16 字节),则单次可容纳的项数 N = M / 16 = 2^124。 将 k1 空间均分成 2^{128}/N = 2^{128-124} = 16 批。 第 i 批:对该批内 2^124 个 k1 计算 Xi=E_{k1}(m),建哈希表 T(键为 Xi,值为隐式索引/顺序即 k1)。 枚举全部 2^128 个 k2,计算 Yi=D_{k2}(c),在 T 中查找,命中则得到候选 (k1,k2)。 用第二对明密文 (m2,c2) 验证(计算 E_{k2}(E_{k1}(m2)) 是否等于 c2),保留真解。 清空表,处理下一批 k1,直至覆盖完所有 16 批。 复杂度分析:
存储:单批表大小 = 2^124 × 16B = 2^128 字节,满足约束。 计算: 建表:每批 2^124 次 E,共 16 批 ⇒ 16×2^124 = 2^128 次 E。 查表侧:每批需扫描全部 2^128 个 k2 做一次 D ⇒ 16×2^128 = 2^132 次 D。 验证:平均每个 k2 命中概率约 2^124/2^128=1/16,每批期望 ≈ 2^128 × 1/16 = 2^124 个候选;但用第2对明密文一验即止,总体只留真解,验证成本相对主项可忽略不计。 主导项是 2^132 次解密(或同量级的块密码调用),因此时间复杂度约 2^132。 备注:
若表项还需显式存 k1(再加 16 字节),可用批次内的顺序号作为 k1 映射,避免额外存储。 题目已说明可忽略大表排序/访问的时间。 进度更新:已完成“存储≤2^128字节攻击方案”,接下来给出“时间≤2^128次运算攻击方案”。
- 时间复杂度不超过 2^128 次块密码运算的密钥恢复攻击 目标:把总的 E 或 D 的调用次数控制在 ≲ 2^128。关键是同时利用多对明密文,强化“第一次比较”的判别力,使候选极少;并采用并行碰撞搜索将总函数求值数降到约 2^128。
思路(两对明密文 + 并行碰撞搜索/显著点):
取两对独立的明密文 (m1,c1)、(m2,c2)。定义两侧映射: 左侧:F1(k1) = (E_{k1}(m1), E_{k1}(m2)) ∈ {0,1}^{256} 右侧:F2(k2) = (D_{k2}(c1), D_{k2}(c2)) ∈ {0,1}^{256} 真解满足 F1(k1*) = F2(k2*)。这等价于在 256 比特空间里寻找跨两集合的碰撞。 使用 van Oorschot–Wiener 式并行碰撞搜索(distinguished points, DP): 设计一个伪随机迭代器 G 在 256 比特空间行走,并使得每步只需一次 E 或 D 调用(根据当前状态选择走 F1 或 F2 一步,或按固定规则交替)。 从两侧分别起若干随机种子并行延伸“链”,仅在遇到“显著点”(如高 t 位为 0)时记录(状态值+起点+侧标识)。当发现同一显著点由左右两侧链到达,即找到跨侧碰撞,回溯可还原中间值与对应 (k1,k2)。 复杂度(标准结果): 期望总函数求值数 ≈ 2^{128}(生日界限在 256 比特空间)。 存储为记录的显著点数,典型取 t≈64 时,存储规模 ≈ 2^{64} 条(每条存 32B~64B 元数据),远低于第1问的存储上界。 候选几乎唯一(两对明密文将伪碰撞概率压到 2^{-256} 量级),回溯与验证成本可忽略。 结论:
该方法在总块密码调用数意义下达到不超过约 2^{128} 次(E 或 D)的时间复杂度,满足题意的时间约束;同时利用多对明密文提升第一次比较的约束力,确保几乎无伪解。 若不采用并行碰撞搜索、而是“全左表 + 全右扫”的经典 MITM,即使用两对明密文,时间仍约为 2×2^{128} ≈ 2^{129} 次调用。因此本问的“≤2^{128}”需要上述碰撞搜索类技巧来达成。 3) 在 8000 台机器并行下的时间估算(年) 给定:
机器数:8000 台(共享存储) 单机速度:2^{27} 次块密码(E 或 D)/秒 集群总吞吐:8000×2^{27} ≈ 2^{27}×2^{13} = 2^{40} 次/秒(将 8000 近似为 8192=2^{13},误差<2.4%) 1 年 ≈ 3.156×10^7 秒 ≈ 2^{25} 秒(近似) 估算:
攻击 1(分批 MITM,时间主项 ≈ 2^{132} 次): 秒数 ≈ 2^{132} / 2^{40} = 2^{92} 秒 年数 ≈ 2^{92} / 2^{25} = 2^{67} 年 ≈ 1.5×10^{20} 年 攻击 2(并行碰撞搜索,时间 ≈ 2^{128} 次): 秒数 ≈ 2^{128} / 2^{40} = 2^{88} 秒 年数 ≈ 2^{88} / 2^{25} = 2^{63} 年 ≈ 9.2×10^{18} 年 注:若用更保守的经典 MITM(两对明密文但不做碰撞搜索),时间 ≈ 2^{129} 次,对应 ≈ 2^{64} 年,同量级但略大一倍。
小结与要点 存储受限(≤2^{128} 字节)时:用分批建表的 MITM。存储满足约束,时间主导项约 2^{132}。 时间受限(≤2^{128} 次 E/D)时:用两对明密文构造 256 比特状态,并采用 van Oorschot–Wiener 并行碰撞搜索;总函数求值期望 ≈ 2^{128},存储约 2^{64} 显著点。 在题设算力规模下,两种方案都需要远超宇宙时间的年限,印证“双重独立 128 位密钥”的安全性边界。 如果你希望,我可以把并行碰撞搜索的伪代码/流程图补上,或者根据你手头可用的明密文对数量来给出更具体的参数(显著点阈值 t、并行链数量、内存规模等)的推荐。接下来我会勾掉后两项待办。